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张图看清港股生态圈

2016-06-02 蜗牛妹 财经美女蜗牛妹


有人的地方,就有江湖;有江湖的地方,就有规矩;有规矩的地方,就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。

 

比如我们亲爱的港股市场,经历了去年港A股的大起大落后,好像一直没缓过神,总让人无限思索,是不是没啥好玩、没有明天了。


 

比如,外资这几年一直在香港市场上收缩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按资金中西划分,鬼佬的钱肯定是多过中资的钱的。

 

港交所的数据显示,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间,英国投资者交易金额有27%,美国投资者有22%,中国投资者也是22%;其中外地投资者的交易中,31%是来自机构投资者,仅有8%是来自个人投资者。


 

而最有钱的鬼佬,当属各大Long Only(仅次于各家央妈哈):他们是港股flow最主要的贡献者;是传说中掌握着定价大权的机构;是各大中外券商优先服务的大客户;虽然体量大,有时候反应比较慢,但在他们眼中,每次自己的买卖决策,都是极其值钱的。



简直不敢想象front running他们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

 

非要吐槽说他们的缺点的话,可能就是有时候对公司并不是特别了解,会出现被嘴炮担当的外资券商牵着鼻子跑的情况。奇葩报告不仅年年有、家家有偶尔再来个做空机构说一说,反正谁踩到雷谁知道。

 

相对我们的中资买方,严格意义上没有特别纯粹的Long Only。因为不算完全市场化运作(你懂得),险资、内地南下的公募基金以及中国特色的family office和各类企业资金,AUM、投研专业化程度按次次序、依次递减。

 

至于在香港的中资券商们和不良资产处理公司们,主要赚钱模式,还是得靠高利贷(券商就是靠孖展),这玩意可不是你想放就能放,比如博主想放还没机会呢,因为首先,你得有很多很多很便宜的钱。


 

随便摘抄点2015年报数据,海通国际58亿港币的收入中,经纪及孖展融资是23亿,资管1.23亿;国泰君安收入23亿港币,贷款及融资10.76亿,资产管理0.53亿;申万宏源收入6.97亿港币,经纪3.89亿,融资及贷款1.7亿,资产管理0.09亿。没了孖展那就没有半条命啊!

 

以上是长线基金和中外券商,更加精彩的部分在对冲基金。

 

国外名气响当当的大牌对冲基金,Point 72(更有名气的名字是SAC)、Och-Ziff等等,卖点不在收益率,而是在回撤小,驾着大船能赚钱。



难度有多大,请默念泰坦尼克号


不过近几年港股市场中也出现了不少做得好的对冲基金,虽然服务海外的钱,但PM不少都是大陆人,专注基本面的价值投资。

 

比如景林、Keywise、Hillhouse、软银赛富的二级市场基金、涌金系、以及Pineriver的大中华基金,AUM都是Billion club。所谓不分中西,真正牛逼、赚钱的那波人。

 


业绩非常好的Hao Capital和3W,都是涌金出来的人。前年开始,就不断听小伙伴们说,上海关注海外市场的这些私募,研究能力比想象中强大很多,刚到香港就算开始规模小,但成绩一出来,还怕没规模么。绝对的鲤鱼跳龙门路线。

 

除去这些赢家,市场上还有很多中外小对冲基金,还处于业绩和规模苦苦挣扎之中的,让人再次感慨,二级狗不好做啊


 

最后,绝对不能忘记那些傲娇的高频交易公司哇,从事着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高尚工作,也令他们成为超越国界、策略、傲视群雄的IT工作从事者。那句话是怎么说的,21世纪,是码农的天下!


 

利益申明:文中出现的基金或基金经理,本人绝无收取任何利益或广告费用!


蜗牛妹
坐标中环,犀利解读中港金融市场,橙新闻及华尔街见闻专栏作家。

八卦什么,偶尔也是不要不要的~~~

微信号:hkwoniumei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